日前,賀蘭縣科技創新中心創業孵化基地入選“2019年度國家小型微型企業創業創新示范基地”名單,不僅如此,發展三年以來,該中心已先后獲得國家級“星創天地”、自治區級企業孵化器、自治區小型微型企業創業孵化示范基地、自治區創業孵化示范基地等多項榮譽,入駐企業獲得發明專利39項,實用新型專利38項,柔性引進高層次人才28名。
曾經名不見經傳的創新基地,如何一步步培育出創新創業的沃土?11月19日,記者走進賀蘭縣科技創新中心,發現這里隨處可見科技型企業、研發機構和孵化器。創新創業的熱潮正推動著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
引進第三方機構提供專業服務
2015年,賀蘭縣開始建設科技創新中心,并于2016年4月26日正式投入運營。“當時是以浙江省國家大學科技園為技術指導的全區首家縣級科技創新中心,各方對中心的期待都很高。”賀蘭縣科技創新中心主任祁偉斌介紹,中心服務的宗旨之一是減輕企業的創業負擔,所以企業入駐前兩年房租水電暖氣等費用均免費。
但對于一個初創企業來說,房租、水電、暖氣等費用只是第一道坎,他們面臨的還有資金、企業管理、融資、技術人才等多方面的難題。祁偉斌介紹:“我們本身的人才團隊滿足不了企業各方面的需求,所以我們引入第三方機構,根據企業需求提供精準服務。”
三年來,賀蘭縣科技創新中心不斷健全創新創業要素配置,建立了“苗圃+孵化器+加速器”的鏈條式服務體系,逐步完善孵化體系、優化創業服務、提升孵化績效,以爭創先進孵化示范基地的理念和標準,引導自身逐步健全創新創業服務體系,為企業提供基礎孵化設施、財務法律代理、創業輔導及培訓、企業融資及擔保等八大服務。
培育科技型企業為發展賦能
目前科創中心共入駐中小微企業121家,涉及信息技術、智能制造、現代服務業等領域。三年來,科創中心共培育國家高新技術企業1家、科技型企業6家。
“相比于其他的創業孵化基地,我們更偏重于科技型企業的培育。”祁偉斌介紹,2016年第一批入駐的32家企業中,多為電商、設計、測繪等企業,經過三年摸索,中心最終確定了培育科技型企業的目標。“科技是第一生產力,能對經濟發展起到推動作用。所以我們選擇的入駐企業,不看企業大小、人員多少,最重要的是看它是否有創新的技術、是否有發展的潛力。”祁偉斌說道。
姚佳樂畢業于寧夏大學電氣工程專業,在讀本科和研究生期間,一直積極參與學校航模隊的科技發明和模型飛機設計,畢業后他和同伴成立了寧夏空天鷹科技有限公司。對于剛畢業的創業大學生來說,資金匱乏是最大的攔路虎。一個偶然的機會,他了解到賀蘭縣科技創新中心,并決定入駐這里。“選擇這里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這里的工作環境好,而且免房租水電暖氣費,二是中心經常舉辦科技創新大賽,可以爭取一些獎金,三是這里有合適的試飛場地。”
引進人才推動科技成果落地轉化
創新創業、人才引進、成果轉化,這是中心目前的三大發展方向。其中,高質量的人才是最為核心的一環。
“銀川本地優質創業項目少,人才比較匱乏,這是大家面臨的共同難題,缺乏人才就意味著科技創新缺乏持續有效的動力。”祁偉斌介紹,為此,科創中心將尋找人才的目光拓寬至外省乃至國外的高校、科研院所,三年來柔性引進高層次人才28名。其中最為典型的就是由國家創業類“千人計劃”專家李晟博士、美國生物醫藥領域高層次人才尹星博士、中科院成都生物研究所“西部之光”王玉建博士領銜創辦的項目公司落戶賀蘭縣科技創新中心。
三位博士是生物醫藥醫學、微生物等方面的專家,2017年底在賀蘭縣科技創新中心共同創建了銀川堯玥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公司的核心技術為“活性復合益生菌及其衍生物制備的技術突破與個性化產品”。
“技術可以廣泛應用于農業、環境治理、醫藥健康等方面。”公司總經理助理吳欣圓介紹,目前公司主要產品有草莓病蟲害有機肥、枯草芽孢桿菌菌劑、土壤改良劑等,目前賀蘭縣的銀河村、紅星村、旭光村、賀蘭山東麓葡萄種植企業等都有其客戶,這對促進賀蘭縣農業、環保等領域的科技成果轉化起到積極推進作用。
祁偉斌介紹,下一步賀蘭縣科技創新中心將以建設賀蘭縣科技要素市場為抓手,為小微企業營造資源更豐富、產業鏈更完善、人才更充裕的創新創業生態圈,助力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
記者 梁小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