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從教學崗位上退休后,郝積勤就在西夏區寧朔南路社區里發揮余熱,一邊當孩子們的課外輔導老師,一邊幫社區辦板報并教大家練習書法。
“很多人一到退休都選擇享清福,可郝叔叔卻退而不休,已經72歲了,他沒有把精力放在個人享受上,而是放在對社區的熱心奉獻上。”熟悉郝積勤的人都這么說。
十幾年前,郝積勤到社區看報紙,發現工作人員因辦公條件差、自身能力有限,每個人身兼數職,工作非常辛苦。于是,他主動申請當起了社區志愿者,當時,社區各種文字工作都需要手寫,他便發揮書寫特長,寫通知、辦板報、抄專欄、寫標語等。社區有一塊黑板,他每隔十天就會出一期黑板報,從素材選取到板報設計,都由他一個人完成,內容豐富多彩,宣傳黨的政策、社區當前工作和社區好人好事等。
郝積勤從事教育工作數十年,多年的責任和習慣,讓他對青少年的成長特別關注。
有一次,他了解到小區的許多中小學生在雙休日為學藝術特長,要由家長送到離家很遠的地方,十分費時,他征得家人的同意后,在自己家辦起了書法輔導班。當時老伴沒有工作,自己工資也不高,家庭并不富裕,其他書法班學習一次20元甚至更多,可他決定,學生每次學習只收5元的筆墨和水電錢,由于收費低,教得好,輔導班的學生越來越多。
幾年前,郝積勤了解居民想學習書法的意愿后,協助社區成立了老年書法班,每周開展義務輔導,他還向每位學員贈送了字帖、墨臺、毛筆等。每次他都認真備課,結合學員的實際情況傳授書法知識,并把對聯、燈謎等知識融入課堂中,多方面地讓學員提高素質,開拓視野。
因為熱心又有善心,郝積勤獲得自治區道德模范等稱號。最近,他還常常和其他志愿者一起,帶著社區的孩子做文明宣傳、清掃垃圾的志愿服務。
“我要繼續在社區發揮余熱,幫助別人是件讓人快樂的事。”郝積勤說。
記者 肖夢琪